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分析(3)

来源:中学化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综上所述,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传统学习方法,特别是对化学这个自然学科来说,探究性学习是必要、有效的学习途径。而且,在新课程素养教育目标下,探

综上所述,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传统学习方法,特别是对化学这个自然学科来说,探究性学习是必要、有效的学习途径。而且,在新课程素养教育目标下,探究性学习又被赋予了新的教育职能和使命。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、参与体验性,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到很好地培养作用。在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学习组织过程中,教师应遵循生为主体、目标明确、开放创新、安全可行的原则,在实践策略上可重点关注资源内容的有效确立、探究的趣味性、理论实践结合这几个要点,并注意给予学生必要、及时的辅助,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。

[1]陆文先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[J].教育科学:全文版,2016(12):59.

[2]曹敏惠,徐胜臻.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[J].教育探索,2002(5):40-41.

[3]蒲建春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[J].科学咨询,2014(16):177-178.

[4]柴鸿庆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[J].读与写:教师,2019(2):156.

廖御英,福建省武夷山市,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。

课程改革之后,教育理念和目标发生了变化。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还要重视和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,使学生具有内源性的发展动能。在这种情态下,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个“潮流”。探究性学习,其实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学习方法,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学习中,自古就是重要的形式。而在素养教育目标下,探究性学习被重新定义,成为一种普适性学法,在众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因为,探究性学习学生参与度高、过程开放活跃,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,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而且还同时可培养学生多种素养的发展——比如交流能力、协作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、思维能力、动手实践能力、科学精神等等。可以看出,对化学这个自然科学学科来说,探究性学习既符合其知识能力的构建规律,又符合当前素养教育的目标要求,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和有效应用。下面,结合初中化学教学,就如何有效组织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。一、 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原则(一)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探究性学习对学生产生素养培养的效用,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来实现。教师既然决定采用这种学习方式,就应尽可能放开学生手脚,将学习主体过程交给学生来完成。有些教师在组织探究时,不“舍得”放手,大多基于几个原因:一是嫌学生思维效率低,太消耗课堂时间;二是化学实验有一定危险性,且器材、药品“贵重”,怕出意外、怕浪费——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。其一,我们“消耗”的时间是转化为了学生的素养,性价比很高;其二,安全性及器材保护,也是化学的教学内容,教师有义务也应该能够有办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。(二)目标指向性原则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组织探究性学习,目的是学习,而不是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。所以,教育和学习的“终点”是非常清晰的。在探究性学习中,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明确探究目标,否则,探究性学习的效用就可能偏离方向,也可能会消耗更多时间精力。通常来说,化学的探究性学习应指向两个目标,第一,知识的理解和掌握;第二,素养的培养建设。(三)开放和创新性原则探究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、解决问题能力等素养,这就意味着探究的过程其实应该含有一定的“不确定”性。学生正是在遇到、发现、思考和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掌握和素养发展。如果教师将探究的过程公式化——比如在进行实验时,教师先给学生演示,然后要求学生严格按这个规范进行操作。这种方式不叫探究性学习,而是体验性学习,起不到探究性学习的培养作用。所以,在组织探究性学习中,教师应允许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和思考。(四)可行和安全性原则可行性是指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探究活动的可行,不宜为了有趣或满足学生的探奇心理而超出可控范围。比如探究的知识难度不宜过深,超出了初中生的理解范围,探究活动就很难推进;比如想通过烟花燃放强化学生对金属燃烧性质的认知和兴趣,学校场地条件以及安全性是否能够保障;比如想探究有趣的化学现象,学校有没有相应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等等,都是应该理性判断的。特别是安全性,虽然我们上面说教师应能够解决和控制安全问题,但也应在初中生可以理解和操控的安全范围内组织,毕竟,在初中层面上,化学实验比物理实验要危险性高一些。二、 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(一)资源和内容的确立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,首先是要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内容和资源,一般来说,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不宜进行纯理论的探究——既无趣又缺少感性,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。确立探究的资源和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第一是教材。依据教材来确立探究方向,是最方便,也是最能够保证学习方向的渠道,应是内容确立的主要形式。比如,“物质的溶解会发生哪些变化”“水溶液有哪些性质”等等,这些可以用来组织学生探究的内容在教材中俯拾皆是。非常方便获取,而且也适于学生操作。第二是生活。化学是个自然学科,生活中无处不与化学有关。我们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、发现的化学现象作为探究的内容和资源,第一是趣味性非常强,学生感觉亲切;第二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,解释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问,培养其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。比如,家里有两口铁锅,放了两天,一口生锈了,一口没有生锈,为什么?就是一个很有趣的金属氧化原理探究的话题。第三是疑问和错误。这类学习资源,我们称之为生成性资源。即,并不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预设的探究内容和方向。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或出现的错误。将疑问和错误作为探究资源和内容,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。一是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,二是解除学习中的问题和阻力,三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。(二)注意探究的趣味性化学很有趣,但化学也很“学术”。当在化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严谨、严肃的治学态度时,初中学生往往就会对化学产生厌倦、排斥的心理。而探究性学习又特别依赖于学生的高度自主,如果学生一旦失去了对化学学习、探究的兴趣,探究性学习也就很难推进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。所以,在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中,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素养建设,也要关注探究内容、形式是否能够吸引学生。比如在学习“燃烧”这部分知识时,如果我们为了让学生了解“氧气是燃烧的条件”这个知识点,只让他们用灯罩盖在酒精灯上就完成实验,这个过程就过于简单无趣了。虽然能清楚地说明原理,但学生显然觉得“不过瘾”,意犹未尽。如果我们总是组织这么简单的探究,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参与探究的兴趣。所以,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设计得复杂些、多样些,让学生多尝试几种灭火方式、多试验几种燃烧材料。比如蜡烛、纸条、棉球,少量的油或白酒,让大家想一想,如果要隔绝氧气,在没有“灯罩”这些专用设备时,应该怎么办(如湿纸、湿布、帽子甚至可以尝试负压法)。让学生创意地去进行探究,马上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,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、实践素养。(三)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我们前面说过,化学的理论性强,但对初中生来说,纯理论的探究没有吸引力也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。应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体验来完成探究。但是,在学生探究过程中,也不能完全将理论排除在外。因为,化学的学习目标之一,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,如果只是进行体验,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掌握。此外,学生的探究成功率,需要以理论作为支撑。如果学生没有理论依据,凭感觉乱“探”乱“究”,探究的效率会非常低,也起不到教育效果。所以,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学习,实践操作是主要形式,但一定不能完全脱离理论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在探究学习中有两种运用方式。一种是理论前置法。即,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理论,等学生理解了理论之后,再去动手验证和创新。比如上面提到的“灭火”探究,就是先让学生知道了隔绝氧气的原理之后,再让他们探究怎样隔绝氧气。另一种是理论后置法。就是先让学生根据化学现象进行探究,然后对体验操作的结果进行提炼,形成理论认知。比如在学习“物质在水中的分散”时,考虑到物质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很容易分辨,所以教师并不先给学生结论,而是给他们准备好高锰酸钾、食盐、粉笔灰、油、水等实验材料,让学生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。然后,让各组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,初步形成理论认知。不管是理论在前还是理论在后,需要强调的就是,在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学习中,突出直观体验性是重点,但不能完全脱离理论。(四)教师应起辅助作用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,我们虽然反复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,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探究。但是,在教学实践中,有些教师“矫枉过正”,认为只要给学生布置好任务,教师就应完全退出。一旦参与了探究,就是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负面“干预”。其实,这种教学理念也不正确。毕竟,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,目的是让他们掌握知识、发展素养。但以初中生的学习力水平和对学习方向的掌握能力来说,显然,完全独立的探究很可能是效率低,或者会偏离方向的。还如“灭火”探究,有些学生把蜡烛蕊剪断,或将火压灭,虽然同样达到了灭火的目的,但化学原理就不一样了(在研究助燃剂的时候去探究去除可燃物),就容易对理论产生错误判断。所以,根据探究内容的难易以及学生在探究中可能遇到的思维、操作难点,教师应全程关注学生的探究并及时予以必要的辅助、指导,才能保证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。比如学习“铁的冶炼”时,教师让学生做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实验,探究铁的冶炼原理。但其实,这个实验只是给学生一个最简单的理论认知,真实的冶炼工艺要比这个实验复杂得多。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钢铁厂生产的场景和工艺流程图,让学生对真实的生产情境进行感性认知。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辅助引导,学生很可能会简单地认为“原来冶炼这么简单”——这样的认知结果,显然是不利于其实践素养正确构建的。综上所述,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传统学习方法,特别是对化学这个自然学科来说,探究性学习是必要、有效的学习途径。而且,在新课程素养教育目标下,探究性学习又被赋予了新的教育职能和使命。因为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、参与体验性,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到很好地培养作用。在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学习组织过程中,教师应遵循生为主体、目标明确、开放创新、安全可行的原则,在实践策略上可重点关注资源内容的有效确立、探究的趣味性、理论实践结合这几个要点,并注意给予学生必要、及时的辅助,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。参考文献:[1]陆文先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[J].教育科学:全文版,2016(12):59.[2]曹敏惠,徐胜臻.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[J].教育探索,2002(5):40-41.[3]蒲建春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[J].科学咨询,2014(16):177-178.[4]柴鸿庆.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[J].读与写:教师,2019(2):156.


文章来源:《中学化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hxzz.cn/qikandaodu/2021/0201/642.html



上一篇: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
下一篇: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述

中学化学投稿 | 中学化学编辑部| 中学化学版面费 | 中学化学论文发表 | 中学化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化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